温馨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热点信息 返回上一页

公共卫生情报信息简报2024年第11期

热点追踪

 

市场监管总局:目前我国已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563

2024-03-14    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今天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以制止餐饮浪费、限制过度包装等为重点制修订相关国家标准7项,针对食品非法添加和农兽药残留等重点问题,制定发布食品补充检验和快速检测方法19项。推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563项。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1130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定期开展督导,发现解决问题115万个。指导企业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定期开展自查。累计处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248.7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5851万元。同时组织开展铁拳行动,全年查办案件54.7万件,移送公安机关5216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年组织开展日常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累计832万家次,针对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核查处置23.7万件。

摘引网址:

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yBHZgx5y2

 

 

桃花癫上热搜!医生:春天精神疾病高发

2024-03-18    网易健康

 

央广网北京318日消息 (记者 雷妍)江苏20岁小伙小刘患上桃花癫,感觉全校女生都喜欢自己冲上热搜。由于精神的持续亢奋,这位男生还经常出现整晚不睡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花钱大手大脚等情况。经医生诊断,小刘患上的是一种叫做钟情妄想的精神疾病,也称为桃花癫

钟情妄想患者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其实不喜欢自己的人非常喜欢自己的歪曲信念。并且往往会歪曲地认为对方很多拒绝自己的言行其实是对自己的考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副主任医师李沫介绍:“临床调查统计表明,一年中35月为精神疾病复发率最高时期,尤其是躁狂症及精神分裂症,民间也素有三月桃花癫的说法。

为何躁狂症容易春季复发?李沫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内分泌激素变化。春季来临,人体内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如松果体褪黑素分泌下降,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增加,从而诱发躁狂或精神分裂症,会使正常人的情绪更加高涨甚至躁动,在情感方面体现为自我感觉良好,洋洋得意,甚至狂妄自大。

生物钟的影响。生物钟会受到环境、温度和光照影响。冬季夜晚更长、更寒冷,人体会产生更多褪黑素,促进入睡并保持较长的睡眠时间。随着春天到来,日照时间增加,人体的生物钟也会随之调整,导致睡眠质量和节奏发生改变。这种生物钟的调整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出现睡眠紊乱,从而增加烦躁情绪的风险。

“桃花癫”如何预防?李沫给出如下提示。

1.规律生活。尽量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减少睡眠紊乱。

2.积极寻求支持。如果感到莫名的焦虑和烦躁情绪,不能自我调整,应及时与家人、朋友或精神心理专业人士交流,寻求支持和建议。

3.注重放松和调节。学会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烦躁情绪。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对于维持情绪稳定至关重要。

躁狂复发有哪些征兆?

李沫提示,一旦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言辞夸大、睡眠障碍、激动易怒、情绪不稳、活动增多、乱花钱等现象,家属就要引起足够重视。若上述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去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

摘引网址:

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ITI8DF3U00388045.html

 

 

春季特应性皮炎来袭,专家:治疗要规范

2024-03-20     网易健康

 

新华社北京319日电(记者沐铁城)近期,随着气温升高、万物复苏,不少人出现红疹、瘙痒难耐等春季过敏症状,有的甚至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睡眠,打乱正常生活节奏。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提醒,这有可能是特应性皮炎在作祟,应对关键在于落实全年龄段患者长期规范管理。

崔勇介绍,特应性皮炎被称为皮肤科的“第一大病”,是一种由2型炎症反应引起的慢性皮肤疾病,以瘙痒反复发作和皮疹为主要症状。特应性皮炎容易伴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有共病风险,累及患者的全生命周期。2023年最新流行病学调研显示,中国成人和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人数占全球首位,患者人数在近20年处于持续上升趋势,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除了患者群体庞大,特应性皮炎“反复复发”的疾病特性也为患者带来巨大负担,成为需要长期管理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患者每年约有1/3的时间处于复发期,这意味着患者长期反复遭受剧烈瘙痒、皮损,以及面临睡眠中断等问题,对成长发育、学业、事业等造成影响。

“厘清疾病机制对特应性皮炎长期规范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崔勇表示,实际诊疗过程中,仍存在注重急性症状控制而忽略长期维持管理的情况。“2型炎症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发病机制,针对2型炎症的对因治疗尤为关键。应对复发难题时,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需奉行长期主义,长期规范管理应以1年起步设定治疗目标,并做到精准治疗,这样有助于不同年龄段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目前,在强化长期管理、提升疾病相关诊疗水平方面,专诊能力建设愈发关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高兴华表示,专诊建设是落实“专病专治”,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管理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有的特应性皮炎专诊数量较有限,对于疾病早期阶段的标准和治疗目标需更加清晰。”高兴华说,希望能以三级医疗机构和皮肤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为载体,通过推广使用统一的疾病评估工具和材料、建立专诊建设示范单位、建立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建设标准、促进区域专诊和专科医联体建设等方式,加强专诊建设,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摘引网址:

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ITNDCMV80038804U.html

 

 

春季是"长高黄金期家长如何科学助长

 2024-03-21    网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证实,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季节性,其中春季(3-5月)长得最快,身高的生长速度是其他季节的2-2.5倍。遗传身高对孩子成年身高影响占到70%,但还有30%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如营养、运动、饮食、睡眠、情绪、疾病等。因此,做到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宜运动、保持良好情绪等,也是行之有效帮助孩子长高的方法。

保证营养、睡眠与运动

全面均衡的营养对身高增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身高生长的主要营养支持。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早中心医生陈彤颖介绍,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成分,身体的生长发育可以视为蛋白质不断积累的过程。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还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参与激素分泌、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锌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能促进骨骼的形成和钙化、胶原组织的形成以及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维生素A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骨细胞分化和平衡,提高长骨的生长速度。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钙化,帮助骨骼生长。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应当至少吃够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25种以上。陈彤颖建议,每天的膳食搭配可参考下面的公式:3种谷薯杂豆+4种蔬菜菌藻+3种肉蛋水产+1种水果+1种牛奶或奶制品+一种大豆坚果=13种。红肉、鸡蛋和牛奶是每天必须补充的,它们富含优质蛋白,还包含了生长所需的其他物质。

除了保证充足的营养以外,尽量避开对长高不利的食物,如含激素食物。陈彤颖提醒,经过反复油炸的食物,容易造成性早熟,从而抑制身高。此外,在不了解孩子身体缺乏哪些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切勿盲目给儿童补用保健品。

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之上,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医生李倩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心情愉快。“生长激素是夜间深睡眠后分泌增加,所以充足的睡眠是保证生长激素分泌很重要的因素。学龄期孩子每天要保证89小时的睡眠,才能使生长激素分泌充足。阳光充足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有利于自身生长激素分泌,促进身高增长。建议每天保持3040分钟运动,最好选择纵向运动,如跳绳、摸高跳、游泳等。孩子有好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利于身高增长。

身高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应关注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对比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观察孩子的身高是否能够达到相对应的标准。“孩子身高生长过慢或过快都建议评估骨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兆祥表示,如果孩子矮于遗传身高,且骨龄比实际年龄偏小,可能晚长;如果孩子身高较矮但骨龄过大,则需要评估是否存在激素分泌异常;如果孩子身高生长过快,则需要排查有无骨龄加速,排除性早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等情况。

此外,对于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生长激素能否使用的问题,刘兆祥称,生长激素是人体内普遍存在的激素,在儿童期,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的确需要补充生长激素,否则会影响身高生长。但使用生长激素应在专业医生的评估下,严格把控适应症使用,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等是生长激素的常见适应症。此外,使用前应评估使用者体内是否有小的肿瘤,以免生长激素促进肿瘤长大,了解使用者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关注其使用生长激素时的血糖状况,如果出现头疼、关节疼等情况,应及时调整剂量,定期监测。

摘引网址:

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ITR11EME0038804U.html

 

 

科研动向

 

Menopause:贫困或会降低女性的卵巢储备

2024-03-14     生物谷原创

 

来自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邻里之间的不利(neighborhood disadvantage)或许会影响机体卵巢的储备和绝经的时间。

提前绝经往往与多种健康结局有关,包括骨质疏松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等。有研究证据表明,卵巢卵泡池(follicle pool)的耗竭会导致绝经发生。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enopause上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neighborhood poverty and ovarian reserve: the ovarian aging stud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邻里之间的不利(neighborhood disadvantage)或许会影响机体卵巢的储备和绝经的时间。

本文研究并不是第一个研究将社会经济状况与机体卵巢储备和提前绝经年龄关联起来的研究。比如,在全美女性健康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发现,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和失业状况往往与早期绝经直接相关,而与种族/民族、吸烟、使用避孕药、生育、婚姻状况及心脏病史无关。

这项涉及1000多名健康绝经前女性的新研究,其独特之处在于,重点关注了在社区层面上社会经济劣势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其观察了成年期社区贫困的集合暴露(aggregate exposure)与机体卵巢储备之间的关联,卵巢储备以抗缪勒管激素水平和卵泡数计数为指标。本文研究发现以及未来相关研究对于改善女性健康和福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其指出了潜在干预的研究领域。

研究者Stephanie Faubion博士说道,本文研究强调了早年间的生活逆境,尤其是社区贫困对机体卵巢储备的潜在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更年期开始的时间和老年疾病发病的风险。相关研究发现或能帮助理解心理压力对生殖健康的不利影响。

在女性中,成年后社区贫困的集合暴露与其较低的卵巢储备或直接相关,此外,在年轻女性群体中社区贫困与抗缪勒管激素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联,但在老年女性中这种关联会减弱。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邻里之间的不利/劣势或许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最开始表现较高的就是机体的抗缪勒管激素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导致卵巢卵泡的损失。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当纵向研究抗缪勒管激素水平随社区贫困而下降时,这些研究结果是否仍然可以复制?这或许还需要后期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98a816e84e3.html

 

 

熬一个夜,大脑老2岁!研究发现,仅一晚不睡觉,大脑年龄瞬间老1-2

2024-03-18    医诺维

 

急性睡眠剥夺会导致大脑形态和相应的睡眠行为向类似衰老的方向发展,强调了睡眠与衰老的相关性。

近日,德国神经科学与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神经科学杂志》"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otal Sleep Deprivation Increases Brain Age Prediction Reversibly in Multisite Samples of Young Healthy Adul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仅仅一晚不睡觉,就会使大脑年龄瞬间老1-2岁,这种变化不需要累积,发生在一夜之间,但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第二天及时补觉来逆转。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五个不同睡眠条件数据集的134名健康参与者,平均年龄为25岁,分为4组:完全睡眠剥夺(有一夜不睡)、部分睡眠剥夺(有一夜睡3个小时)、慢性睡眠剥夺(5天,每晚睡5小时)和对照组(每晚睡8小时),在睡眠剥夺实验前,参与者按照8小时睡眠,之后还进行了一整夜的恢复性睡眠。

在第二天早晨和恢复性睡眠后的早晨收集了参与者的大脑MRI数据。然后,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 BrainageR 的机器学习算法确定了参与者大脑的表观年龄,并将其与同一个人在整夜睡眠后的大脑MRI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对于一夜不睡的参与者,BrainageR计算的第二天年龄,比前一天老了1-2岁。

与之相比,部分睡眠剥夺、慢性睡眠剥夺和对照组的年龄预测没有差异。

值得庆幸的是,在参与者进行了一整夜的恢复性睡眠后,大脑的“衰老”变化就消失了,这意味着,熬一个整夜后,及时补觉可以逆转大脑的变化。

研究人员表示,结果与早期关于睡眠不足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一致,早期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的大脑会发生多种类型的变化,包括液体分布、大脑体积变化等。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强调,这项研究规模相对较小,尚不能确定慢性睡眠不足的长期影响,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来评估慢性睡眠不足的影响。

良好睡眠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良好的睡眠必须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这个电子产品时代,晚上丢掉电子设备可以帮助你实现更好的睡眠。经常锻炼,避免饮酒和咖啡因对改善睡眠质量也至关重要。

综上,结果表明,急性睡眠剥夺会导致大脑形态和相应的睡眠行为向类似衰老的方向发展,强调了睡眠与衰老的相关性。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d7a816808bb.html

 

 

JAMA·心脏病学》:护心,仅需3600步!

科学家首次发现,老年女性每天走3600步,患心衰的风险就会降低26%

2024-03-20    奇点糕

 

LaMonte团队的这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加强老年女性的定期体育锻炼和尽量减少她们久坐时间,可能是心衰和HFpEF一级预防的有效策略。

近日,由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Michael J. LaMonte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JAMA Cardiology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他们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分析了5951名年龄在6399岁之间、且连续7天佩戴加速计的女性的7.5年随访数据,发现加速计测量的活动量较大(中度至剧烈运动、轻度运动和每天步数)与总体心衰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风险降低相关;而总久坐时间越长,带来的风险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还发现,对于63岁以上的老年女性而言,每天以正常速度走3600步,就与患心衰的风险下降26%有关。据了解,这也是研究人员首次对加速计测量的活动量和久坐时间与老年女性心衰及其亚型的发病率进行全面分析。

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至高强度运动与心衰风险降低有关,但是这些研究存在诸多不足。

例如,对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研究不足,对心衰的HFrEFHFpEF亚型的研究不,以及低于建议运动量或强度的运动是否会降低心衰风险也鲜有研究。

正是为了填补上述空白,LaMonte才发起了这个研究。

这项研究纳入了5951名未患心衰的63-99岁女性,她们的平均年龄为78.6岁,在通过平均7.5年的随访时间里,共确诊了407例心衰病例,其中257HFpEF110HFrEF

总体来看,在平均每天339.4分钟的总运动量中,大部分(85%)为轻度运动(平均每天288.3分钟);每天久坐时间为10.3小时;每天行走步数的中位数为3133步。

具体来看,总运动量与总体心衰和HFpEF发生风险呈显著的反向关系。在做了全面调整后(模型3),总运动量每增加90分钟(1SD),就与总心衰发生风险下降15%HFpEF发生风险下降22%有关。

总运动量与心衰或HFpEF发生风险的关系

每天行走的步数每增加3600步(1SD),就与总心衰发生风险下降26%HFpEF发生风险下降29%有关(模型3)。

每天步数与心衰或HFpEF发生风险的关系

相较而言,久坐时长每增加102分钟(1SD),就与总心衰发生风险增加17%HFpEF发生风险增加29%有关(模型3)。

久坐时长与心衰或HFpEF发生风险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调整的模型3中,没有任何一种运动形式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相关。在对队列分组进行分层研究时,总运动量、每天步数和总久坐时长与心衰的关系也是一致的。

总的来说,LaMonte团队的这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加强老年女性的定期体育锻炼和尽量减少她们久坐时间,可能是心衰和HFpEF一级预防的有效策略。重要的是,运动的强度竟然不是关键因素。这无疑会提高这一群体对这种一级预防策略的依从性。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b3c81e30643.html

 

 

Environ Int: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瘤的风险并不高

2024-03-20     生物谷原创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盟要求进行高质量的研究,以便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在此背景下,COSMOS 研究于近 20 年前启动。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发起的一项称为COSMOS的大型国际研究对 25 万多名手机用户进行了研究,以探究长期、频繁使用手机的人是否比其他人有更高的患脑瘤风险。

该研究发现,使用手机与患脑瘤的风险之间没有联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3月的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obile phone use and brain tumour risk-COSMO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手机和其他无线通信的广泛使用引发了人们对移动技术的射频电磁辐射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担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盟要求进行高质量的研究,以便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在此背景下,COSMOS 研究于近 20 年前启动。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Maria Feychting说,我们首次能够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参与者使用手机的详细信息。结果表明,用手机通话时间最长的人患脑瘤的风险并不比其他人高。

2007 年至 2013 年间,五个国家的许多人回答了有关使用手机的详细问题。随后,癌症登记处对参与者进行了跟踪调查,以记录是否有新发脑瘤。

在一生中使用手机通话总时数最多的 10%人群中,脑瘤的发病率与使用手机时数明显较少的人群并无差异。在回答 COSMOS 问卷前 15 年以上开始使用手机的人患瘤的风险并不比使用手机时间较短的人高。

以往的研究在方法上存在问题,因此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一些研究报告称,使用手机与脑瘤的发生有关。在这些研究中,科学家们联系了已经被诊断患有脑瘤的人(病例)和健康的对照者。

在这种安排下,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患者很有可能会高估自己以前使用手机的情况。这种记忆错误可能会影响结果。在 COSMOS 中,所有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都没有神经系统肿瘤。因此,这类疾病不可能影响参与者对过去使用手机情况的记忆。

COSMOS 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项能够将前瞻性队列设计与有关手机使用程度的详细信息相结合的研究。之前的队列研究只掌握了参与者何时开始使用手机的信息。

这些研究也没有发现手机与脑肿瘤之间的联系,但由于缺乏关于参与者使用手机通话程度的信息而受到批评。COSMOS研究如今表明,那些用手机通话最多的人患脑瘤的风险也并不比其他人高。

2011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将射频场归类为可能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这一评估主要基于向脑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追溯了他们以前使用手机情况的病例对照研究。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指出,COSMOS 的结果将为未来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证据,但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

Feychting说,手机技术在不断变化,我们研究的一些肿瘤也非常罕见。因此,我们将继续跟踪 COSMOS 研究的参与者,以便对可能的长期风险得出确切的结论。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52381e351cb.html

 

 

Mol Syst Biol:新研究揭示雌激素可以预防脂肪肝病的产生

2024-03-21    生物谷原创

 

研究人员发现,阻断TEAD1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脂肪的有害积累。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小鼠 TEAD1 活性较低,肝脏中的脂肪积累也较少。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证实了雌激素是如何防止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他们还发现一种正在开发的新药,其未来可能成为治疗脂肪肝病和肝癌的药物。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38日发表在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strogen receptor activation remodels TEAD1 gene expression to alleviate hepatic steatosis”

全球肥胖症的流行导致脂肪肝病患者急剧增加。从去年开始,由肥胖(而非过量饮酒)引起的脂肪肝病被称为MASLD。根据以往的研究,每三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不同程度的 MASLD,最严重的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然而,MASLD在两性之间的分布非常不均衡,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男性。论文通讯作者、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微生物学、肿瘤与细胞生物学系高级研究员Claudia Kutter解释说,由于女性性激素雌激素的作用,女性在绝经前一直受到天然保护。

虽然女性激素的保护作用早已为人所知,但这种保护作用背后的机制却不太清楚。如今,Kutter及其团队可能已经找到了答案。

通过对喂食高脂肪饮食的雌雄小鼠(其中的一些雄性小鼠还接受了雌激素治疗)进行基因分析,这些作者发现了脂肪肝病发生过程中的一种关键蛋白。他们发现,这种名为 TEAD1 的蛋白在调节肝细胞摄取脂肪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阻断TEAD1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脂肪的有害积累。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小鼠 TEAD1 活性较低,肝脏中的脂肪积累也较少。

接下来,这些作者测试了在人类肝细胞中阻断 TEAD1 的效果。不过,能做到这一点还真有点运气。Kutter说,一家制药公司正在开发一种能阻断TEAD1的抗癌药物,这让我们得以验证我们的假设。

TEAD1与癌症有关的事实并没有让她担心,恰恰相反。她说,由于 TEAD 蛋白的活性在癌症中会升高,因此从癌症的角度来看,在早期阻断 TEAD 也是有积极意义的。目前,肝癌患者的诊断非常晚。如果在早期给病人服用这种药物来预防脂肪肝病,也有望防止肝癌的发生。

制药公司现在将开始对这种药物进行临床试验,以预防脂肪肝病,而Kutter团队将继续研究应对这种疾病的进一步方法。

她说,“我们希望把重点放在如何更早地发现这种疾病和确定新的治疗靶标上。根据不同患者的性别和激素状况,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2b581e3467b.html

 

 

舆情信息

 

四部门部署春季学期食品安全工作,深入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2024-03-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314日电  (记者林丽鹂)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2024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结合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部署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深入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通知强调,要督促学校严格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要求,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鼠(虫)害消杀,重点检查“三防”、加工场所等设施设备是否完善,清查库存食品,清理变质、过期等食品和食品原料等,并自查整改到位。

通知要求,要组织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督促学校食堂及其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严格执行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组织开展餐饮具清洗消毒整治,加大对大宗食品及原料监督抽检力度。对抽检不合格的,依法依规开展核查处置,并公开相关信息。

通知指出,要规范学校食堂承包经营行为,对正在实施承包经营招投标的学校,要督促学校依法依规签订合同(协议),严格约束转包、分包行为,及时公示中标企业。要建立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重点清查不履行合同(协议)约定、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行为的承包经营企业。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15/c14739-40196406.html

 

 

电化学技术可治疗糖尿病足溃烂

2024-03-18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治疗慢性伤口的有效方法,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是使用一种电离气体来激活伤口敷料。研究人员认为,新方法在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病原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并有望改变糖尿病足溃烂和内伤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等离子激活水凝胶敷料(常用于伤口敷盖),使其与不同的化学氧化剂进行独特混合,从而有效消除慢性伤口的污染并帮助伤口愈合。

研究共同作者、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化学教授罗布·肖特教授表示,全球有超过5.4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30%的人会在一生中患上足溃烂。这种流行病在未来几年将更为广泛。抗生素和银离子敷料通常用于治疗慢性伤口,但两者都有缺点。对抗生素日益增长的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挑战,人们同时也担心银会引发毒性反应。

冷等离子体电离气体的好处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它不仅可以控制感染,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这要归因于氧化剂的强效化学混合物,当它混合并激活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分子时,会产生活性氧和氮物质(RON)。

团队证明,等离子体激活带有RON的水凝胶敷料会使凝胶功能更强。研究人员表示,除了杀死导致伤口感染的常见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外,还有助于触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帮助抵抗感染。

虽然糖尿病足溃烂是这项研究的重点,但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慢性伤口和内部感染。下一步研究将涉及临床试验,以优化用于人体治疗的电化学技术。

摘引网址:

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1TPPwwTC6

 

 

报告称居民日平均睡眠不足7小时 “00入睡困难

2024-03-1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17日电(记者 张尼)你每天几点能够入睡?如果回答是23:00之前,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已经击败了大多数人。如果你从未遭遇过失眠困扰,那你就是人中龙凤

日前公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00入睡困难……

居民日平均睡眠不足7小时

16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在北京发布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并启动全国大型睡眠科普活动,《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也同步发布。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平均夜间清醒次数不多,但总体睡眠得分为75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另外,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80),其中睡眠质量较差(<70)的人群占比22%

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睡眠困扰,主要的睡眠困扰有:夜醒/早醒、入睡困难、夜间如厕。另外报告还提到,被调查对象中,失眠问题不容乐观,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完全无睡眠障碍人群仅占19%

00入睡困难,大学生沉迷手机

本次发布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仅有29%的被调查人群在23:00前入睡,47%的人群在零点后入睡,13%的人群在凌晨2:00后入睡。这其中,“00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70入睡时间为23:02

70“70的已退休人员常被夜醒/早醒、夜间如厕困扰,“00“90的年轻人则困扰于入睡困难。

针对大学生群体,调查显示,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且有51%的人在零点后入睡,更有19%的人入睡超过凌晨2:00

另外,上班族群体在非工作日夜间睡眠往往更充足,比工作日平均多睡33分钟,入睡、觉醒时间也会比工作日晚一点,而大学生非工作日的入睡、觉醒时间会比上班族更晚。

饮酒频次越高,睡眠质量越低

本次发布的报告还揭示了睡眠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数据显示,热爱运动的人群(月运动频次>=10)偏向于早睡早起,平均23:56入睡,7:26觉醒,比月运动频次<=3次的人群的夜间睡眠时长少将近14分钟。

饮酒人群比不饮酒人群平均每晚少睡27分钟。饮酒频次越高,睡眠质量越低,每周饮酒大于7次的人群比从不饮酒人群,睡眠得分低4分。

另外,随着BMI(体重指数)的增大,睡眠得分大于80分的人群比例逐渐减少。当BMI大于等于28时,只有21%的人群睡眠得分大于80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18/c14739-40197667.html

 

 

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试运行首批数据上报完成

2024-03-18    健康报

 

本报讯 (特约记者 严丽 通讯员 高武强)近日,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牵头主导的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试运行首批数据上报工作完成。本次试运行共完成130多家医院的数据采集上报,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区、市)。此次试运行上报的是过程数据,标志着我国医院感染监测从依赖结果数据转向更为精确、更具价值的过程数据监测,为医疗安全管理引入了更先进的理念和模式。

据了解,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前身为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始建于1989年,1998年由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接管,2023年更名为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该监测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可的全国感染领域四大网之一(另外三网为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致力于获取客观准确的医疗机构感染监测过程数据,及时掌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为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及评估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0236月承担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建设与管理工作以来,湘雅医院监测网工作团队从全国800余家报名单位中遴选632家试运行单位,邀请数十位全国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共同制定《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数据采集规范(征求意见稿)》,建立统一、规范、实用的数据指标体系。

据介绍,随着试运行首批数据上报工作的完成,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即将进入全面推广和应用阶段。

摘引网址:

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318/493955.html

 

 

英国最新研究:不用活检即可诊断肠癌

2024-03-19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肠癌是一种常见癌症,有数据表明,中晚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偏低,但如能早期发现并治疗,治愈率可以大大提高。据英国《卫报》18日报道,与传统肠癌诊断方法不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PET扫描技术,研发出了肠癌无创诊断的新方法。

报道称,传统的肠癌诊断依赖肠镜活检,这种方法既会造成病人痛苦和不便,也可能引发感染,而且筛查的范围十分有限。而PET扫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医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看到患者身体内部的三维图像,并可在治疗期间多次对患者进行扫描,从而有效监测病情发展情况。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凯瑟琳表示:“这一新研究令人兴奋,可以彻底改变我们在不进行侵入性手术的情况下诊断和监测肠癌的方式,从而降低肠癌发生率。”相关数据显示,苏格兰每年约有 4000人被诊断患有肠癌,约1800人死于这种癌症。

摘引网址:

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2IeSFKvod

 

 

研究发现:“16+8”饮食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

2024-03-20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间歇性禁食一度备受推崇,但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仅在8小时内完成全天的进食不仅不会延年益寿,还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8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那些自称在8小时内完成进餐的成年人死于心脏病或中风的可能性是将进食分散在12—16小时的人的两倍左右,且寿命并没有更长。该研究开始时,对大约2万名平均年龄为49岁的美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他们被追踪的时间长达17年,其间有840人死于心脏病和中风。

研究发现,与不禁食的人相比,选择每天8小时之外禁食的人的肌肉质量较低。吃得太少或禁食时间太长,会导致增肌或维持肌肉含量变得更加困难,而肌肉含量的减少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

据报道,专家认为该项研究表明限时饮食在短期内也许有助于人们控制体重,但长期来看,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研究人员建议人们在饮食上采取更加谨慎、个性化的方法。

摘引网址:

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38wdDS3wq

 

 

CRISPR能消除培养细胞中艾滋病病毒

2024-03-21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320日电 (记者刘霞)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证明,利用最新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能消除实验室中受感染细胞内所有艾滋病病毒(HIV)的痕迹,为治愈艾滋病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论文将提交于427日至30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大会。

治疗HIV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病毒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DNA内,这使其极难消除。CRISPR-Cas基因编辑工具为靶向HIVDNA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研究人员表示,HIV可感染体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他们的目标是开发出一种强大而安全的CRISPR-Cas组合方案,可在不同细胞环境灭活不同HIV毒株,有望提供一种能有效对付多种HIV变体的广谱疗法。

团队使用CRISPR-Cas和两种gRNA,来对付保守HIV序列。这意味着他们旨在攻击在所有已知HIV毒株基因组内保持不变的部分,并治愈了HIV感染的T细胞。他们进一步评估了来自不同细菌的各种CRISPR-Cas系统,以确定其治疗感染HIVCD4 T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SaCas9系统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性能,能用单一gRNA完全灭活HIV,并用两种gRNA切除病毒DNA

研究团队强调,最新研究只是概念验证,不会立刻用于治愈HIV。他们计划进一步优化靶向大多数HIV宿主细胞的递送途径,并将结合CRISPR疗法和受体靶向试剂,开展临床前试验。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1/c14739-40200218.html

 

 

小龙虾能将锂离子转入食物链

2024-03-22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321日电 (记者张梦然)从手机到手表再到电动汽车,锂离子充电电池为众多设备提供动力。但随着消费者丢弃电子产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锂可能会进入环境。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会2024年春季会议上展示的一项研究成果,描述了锂如何在小龙虾体内积累。

作为水生生物,小龙虾吸收了大量溶解在水中的锂。研究发现锂通过食物链移动可进入人体。

美国密西西比学院研究人员展示了不同小龙虾器官吸收离子锂以及季节性温度影响的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在5只小龙虾食物中添加了离子锂,另外5只小龙虾食物中没有添加。一周后,他们检查了小龙虾4个器官中的锂含量。结果发现,胃肠道中的锂含量最多,其次是鳃、肝胰腺,最后是尾部的腹肌。

小龙虾胃肠道中的锂含量高,是因为在消化过程中含锂食物会停留在那里。人们主要食用小龙虾尾巴,虾尾也吸收锂,但不像身体其他部位吸收的那么多。

研究发现,喂给动物的锂中有27.5%从胃肠道转移到其他组织中。食物链上游的动物如果吃了受污染的猎物,就会积累更高水平的有毒物质。研究人员预计,这一高吸收率会加剧人类和其他吃小龙虾动物的锂累积。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在温暖的月份里,小龙虾体内的锂含量可能最多。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2/c14739-40201003.html

 

 

“婴儿香”原来是真的香

2024-03-22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321日电 (记者张梦然)所谓香喷喷的婴儿,到底是源于人们的爱意,还是说确有其香?《通讯·化学》21日一项小型研究首次分析了婴儿和青少年体味化学组成的差异。研究显示,有两种较难闻的化合物仅在青少年体味样本中存在,它们闻起来有汗液、尿液、麝香和檀香的气味。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团队此次比较了18个婴儿(0—3岁)和18个青少年(14—18岁)混合体味样本的化学成分。样本来自缝在棉质T恤和婴儿连体衫腋下的棉垫,受试者穿着这些衣物过了一夜。青少年和婴儿参与者的父母被要求在研究前48小时里,避免食用味道强烈的食物和使用芳香剂及清洁剂。

研究团队发现,虽然两组体味的化学组成相似,但从青少年那里收集的样品中含有更多的羧酸3-甲基丁酸、2-甲基庚酸、辛酸、4-乙基辛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以及百秋李醇和一种未知气味。他们将羧酸的气味描述为乳酪味”“果味和干李子味”“霉味、芫荽味和油脂味”“山羊味”“蜡味和肥皂味,以及泥土味、青草味和青椒味,而那种未知气味有檀香和香氛的味道,百秋李醇则有泥土味

团队识别出两种甾体化合物雄烯酮,其仅存于青少年的样本中。他们报告这两种物质分别有“汗液、尿液和麝香味”以及“檀香和麝香味”。而一种好闻的α-异甲基紫罗兰酮,有紫罗兰般的气味肥皂与香氛的气味,在婴儿体味样本中水平更高。

研究人员认为,较高水平的羧酸和甾体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青少年与婴儿皮脂腺及大汗腺活跃度差异所致。他们判断,因为婴儿体味样本中没有难闻的甾体气味,羧酸水平也较低,这可能导致人们认为婴儿非常好闻且香喷喷。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2/c14739-40201000.html

 

 

全国首张“七码合一”疫苗身份证启用

2024-03-21    健康报

 

本报讯(通讯员 何清 贾南洋 记者 郑纯胜)3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孩子来接种疫苗的张女士拿出手机,在浙里办”App预防接种模块中为孩子申领了电子接种证,并领取了全国首张七码合一疫苗身份证。

据了解,“七码合一”疫苗身份证,是接种疫苗后系统自动生成的一条包含了疫苗电子监管码、疫苗批号、疾控编码、门诊编码、冷链设备编码、医护编码和受种者编码等7种编码的信息,该信息被推送至浙里办”App电子接种证的接种记录中,供受种者查看。小小的7条编码记录了一支疫苗的生产、流通、冷链、接种全要素信息,并使用区块链技术对所有追溯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及传输,保障数据完整、安全。

“七码合一”疫苗身份证由浙江省、杭州市和西湖区疾控中心合作打造,是继20226月嘉兴市嘉善县发出全国首张电子接种证后的又一次迭代升级。七码合一疫苗身份证目前在杭州市西湖区先行先试,杭州市其他区县将稳步推进。

浙江省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疫苗全流程追溯”系统建设的“七码合一”疫苗身份证将传统疫苗追溯方式升级为集信息采集、监测预警、智能分析、实时追踪于一体,是贯彻该省“一地创新示范引领,围绕小切口小民生提高服务效率”策略的成功案例。接下来,浙江省疾控局将不断迭代升级“浙江省免疫规划智慧服务信息系统”,采用前沿数字技术和智能化工具,打造覆盖免疫规划全流程、促进预防接种服务公平可及、服务全民健康的免疫规划智慧新生态,全面提升免疫规划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摘引网址:

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321/494035.html

Top